台股 6 月首個交易日延續反彈力道,電子族群回籠、成交比重也回升,指數日 K 連三紅,有望收復 5 月股災跌幅,惟美股週二漲跌互見,僅道瓊收紅,大盤將進入高檔區間盤整,類股輪動速度加快。
美股在燃料需求加溫、供給受限提振油價下,能源股勁揚,科技股表現相對疲軟,周二四大指數僅道瓊收紅,小漲 45.86 點或 0.13%;標普小跌 2.07 點作收;那指與費半分別收跌 0.09%、0.38%。
市場消息方面,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,斥資 12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 12 吋晶圓廠,現階段已經開工,規劃中的工廠有望自 2024 年開始量產 5 奈米製程晶片,月產能約 2 萬片。
超微與台積電合作緊密,雙方合作已延伸至 5 奈米與 3D chiplet(小晶片),其中,3D chiplet(小晶片) 技術應用,預計年底前正式量產。
台新金去年 8 月 11 日通過擬併購保德信人壽,經過近 10 個月,金管會宣布,已經同意台新金取得保德信人壽 100% 股份的申請案,不過採附條件核准,待函報金管會認可後生效。
金屬機殼大廠鴻準董事長李光曜指出,今年將配合集團「3+3」策略規劃,推展新業務主軸電動車與機器人,同時優化目前業務質量,拉升高毛利產品比重,改善合併損益表,今年以三率三升為目標。
貨攬業者台驊 4 月稅後純益 3.72 億元,年增高達 538.97%,每股純益 2.98 元,單月獲利已逼近第一季純益 3.87 億元,法人指出,由於 5-6 月運價持續高漲,台驊第二季 EPS 有望上看 9 元,繼續衝出獲利新高成績應無虞。
更多財經相關新聞
金管會准了…台新金併保德信 承諾6年內出清彰銀
避免成為群聚「防疫破口」 股東會紀念品可延後發放
服務業重創 外送救不了餐飲業
台積電4奈米第3季提前試產 3奈米明年下半年量產
疫情期間別跑銀行 線上金融服務免出門免紙本都能搞定
今日推薦影音
未上市股票撮合,0938-826-852 張先生
萬裏雲搶當獨角獸
為了替臺灣尋找經濟新動能,經濟日報推出「創業超新星」系列專題報導,本系列介紹臺灣最具創新能力的新秀,報導這些新創公司的優勢及潛力,讓其價值被外界看見,獲得更多資源挹註,成為未來臺灣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。
萬裏雲(CloudMile)成立於2017年,是專精於人工智慧(AI)技術的新創公司,並利用深度學習及大數據分析,協助企業進行商業預測與產業升級,同時提供雲端管理應用諮詢與解決方案,是亞洲AI服務與雲端供應商。
萬裏雲是少見百分百經營Google Cloud的雲端公司,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永信表示,「我們主要業務在B2B雲端服務及AI應用」,「就是專門為客戶建立國際級的管理後臺,及伺服器架構,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及大數據分析,打造客製化服務」。
簡單來說,萬裏雲是利用Google的雲端平臺,提供全球公有雲的服務,並協助Google在亞洲市場「落地」,包括開創團隊並開發客戶。
目前全球提供公有雲服務的共有三大龍頭,分別是Google的GCP、亞馬遜的AWS,以及微軟的Azure,預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,950億美元,之後每年還會以一倍以上的速度成長。
隨著Google公有雲落地亞洲,萬裏雲搶占先機,2018年6月獲得全球僅14家、北亞唯一的「Google雲端基礎架構專業認證(Google Cloud Infrastructure Specialization)」,同年9月,又獲得「機器學習專家認證(Machine Learning specialization)」,能被Google選中,除了募資順利,萬裏雲已有上百家客戶,當然技術團隊也不是省油的燈。
萬裏雲目前共30多人,技術團隊一半以上是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的AI專家,不乏來自海外的好手,包括法國、白俄羅斯、美國柏克萊及哥倫比亞的高材生。
技術方面,萬裏雲目前取得超過30張以上Google Cloud官方技術認證,是Google Cloud在亞洲最具有技術實力的合作夥伴之一。萬裏雲更以其強大的AI及雲端技術實力,獲得科技部評選為「臺灣科技新創十酷」,與Appier、Gogoro等企業並列此殊榮。
除了技術堅強之外,在資金面,萬裏雲在2017年第2季,完成新臺幣6,000萬元A輪融資,2018年10月,再獲得由富爾特科技、承啟科技、益群創意和香港Substance Capital,共同投資新一輪8,000萬元融資,另外,第三輪的募資也在進行中,隨著資金到位,萬裏雲也將積極開拓臺灣以外的亞洲國際市場。
劉永信表示,公司成立之初,就確定要打國際盃,因此,萬裏雲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,由於劉永信有豐富軟體設計經驗,09-38826-852張r,並擁有蕃薯藤、廣達與伊雲谷等軟硬體公司工作經驗,公司成立僅兩年,在客戶支持下,萬裏雲2018年達成營收成長三倍以上的目標。展望2019年,劉永信認為,要挑戰營收翻倍成長,更要大幅度提升服務品質,為客戶解決更多商業痛點。
萬裏雲為客戶解決商業痛點的例子,像在紡織業,透過AI,讓老牌的和明紡織,其倉庫堆積如山的佈料,透過App應用,搜尋時間從三個月縮短成三天。
另外一個例子是,在臺灣最夯的路跑運動,萬裏雲跟運動筆記合作,把過去得花三天到一周才能透過人工完成跑者照片貼標籤的工作,使用萬裏雲的AI人臉辨識,跑者抵達終點時,照片已標示完成,並出現在雲端平臺。
萬裏雲用AI 助企業走向國際
雲端時代來臨,企業轉型雲端已是勢在必行的趨勢。也正因此,雲端相關的商機也於近年快速興起。專做Google Cloud的臺灣新創萬裏雲(Cloudmile)創辦人劉永信表示,看準雲端未來的龐大商機,要透過團隊深厚的AI人工智慧實力,結合Google的機器學習架構以及巨量資料,協助臺灣企業導入創新應用,並走向國際。
萬裏雲成立於2016年,是亞洲唯一百分百經營Google Cloud的雲端公司。成立短短一年時間,成績相當亮眼,今年初獲得新臺幣6,000萬元的融資,並快速拓展至新加坡、香港兩地,累計客戶已逾百家,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再啟動新一輪募資,預計今年營收將翻倍成長。
萬裏雲主要業務在B2B雲端服務及人工智慧應用,為客戶建立國際級的雲端後臺及伺服器架構,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及大數據分析技術,為客戶打造客製化服務與AI應用,包括語音、人臉辨識、內容推薦系統、預測分析、智慧交易等服務。
研調機構IDC指出,雲端服務市場成長快速,全球IaaS公有雲市場規模將於2020年擴增至1,950億美元,而未來公有雲市場將由Google GCP、Amazon AWS以及Microsoft Azure三雄主導。
劉永信指出,之所以會選擇專營Google GCP,主要是看好Google Cloud上的巨量資料以及機器學習的架構,將資料結合演算法後,在雲端上就可玩出不同的創新AI應用。
他舉例,萬裏雲曾協助臺灣紡織廠在Google雲端上打造專屬演算法,開發出可以自動辨識與分類佈料的系統,縮短了紡織廠與海外設計師的溝通落差,同時節省了時間與人力成本。
劉永信觀察,臺灣物聯網相關產業轉型雲端以及導入AI的腳步,與過往相比已經加快;在金融產業則相對保守,不過已經有不少業者已開始進行小規模嘗試。而傳統的大型硬體廠商,轉型雲端的腳步則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。劉永信希望,透過萬裏雲為企業打造成功的AI應用,也能為臺灣的產業帶來創新元素,並走向國際。
劉永信:無法自成產業,是臺軟體最大困境
成立於2016年的萬裏雲(Cloudmile),憑藉其專業AI人工智慧技術,短短一年間快速拓展至國際市場、累計逾百家客戶。創辦人劉永信過去曾在硬體代工大廠擔任軟體主管,深知軟體人在硬體產業的辛苦與尷尬,他感嘆,臺灣產業發展多年來側重硬體,至今無法真正讓軟體變成一個產業,是目前臺灣軟體發展的最大困境。
萬裏雲是劉永信第三次創業,他曾為Sony寫過相機白平衡演算法獲得專利、也開發過智慧手機軟體,其深厚的軟體實力,更曾獲得Android之父Andy Rubin讚為「懂軟體和生態系的人才」。
劉永信曾是知名的入口網站蕃薯藤的創始員工之一,負責電商業務,並創立了B2C電商平臺「賣蕃天」,是他第一次創業。後來遇上2000年網路泡沫化,蕃薯藤將電商業務賣給了eBay,劉永信也離開了一手創立的事業,並進入廣達工作。
劉永信在廣達管理軟體部門,擔任Android的商務與技術窗口。他表示,當年他負責與Google談判,爭取Nexus手機代工訂單,與公司高層一起飛至Google總部向Andy Rubin簡報。他指出,「Google希望找具有硬體實力、掌握關鍵零組件,09-38826-852張r,同時又能研發軟體的廠商」。不過,最後因為公司仍以硬體為重心,無法配合Google提出的商業模式,導致最終雙方合作不成。
劉永信指出,當年與Google的「戰役」,讓他深深感受到在硬體廠內做軟體的困難與尷尬,但同時也成為他自行創業的契機。離開廣達後,劉永信先創立了亞馬遜AWS雲端代理廠商「伊雲谷」,後來又再創立了現在的萬裏雲,在雲端領域的經驗豐富。
劉永信認為,臺灣產業發展一路走來重心都在硬體,軟體通常是依附在硬體大廠下面的一個部門,一直無法獨立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,是目前臺灣軟體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。
而對於有志進入AI領域的臺灣新創團隊,劉永信建議,從創業的第一天起眼光就要放在全球市場;另外,臺灣投資人與創業者通常較歡迎B2C的商業模式,但是B2C的創業主題多、競爭也更強烈,相比起來,其實B2B的模式更為穩健,建議新創業者可以從B2B出發。
公司簡介
CloudMile成立於2016年,致力於B2B雲端服務,利用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及大數據分析的獨家技術,提供客戶在雲端管理應用的顧問及設計服務。
CloudMile同時為Google 的官方合作夥伴,為亞洲唯一以Google雲端核心技術為基底的策略夥伴,提供以Google Cloud Platform為基礎的雲端產品及服務。
公司主要市場專攻臺灣、中國、香港及東南亞,創辦人劉永信Spencer Liu藉由在互聯網產業豐富的創業經驗,期盼透過CloudMile協助新創和科技相關公司更快速拓展事業。CloudMile總公司位於臺北,目前正迅速擴張,預計在香港和東南亞國家設立分公司提供更廣泛的雲端服務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